免费追书网>现代言情>朱砂聆诉堂前语>第17章 年少轻狂

一转眼到了九月,短暂的转凉几天后更闷热,蝉声嘶哑,“秋老虎”来势汹汹。

彭玉趁着清晨凉爽上门,找梁堂语还之前借的画册,顺便商讨下一身头面的花样。戏伶行当里,头面随着传承走,师父隐退交给徒弟,代代相传。

但风如许后期神志不清时将宅院连同所有东西都付之一炬,只给彭玉留了把扇子做为念想。大少爷瞧不上市面上的普通戏服,他嫌俗套,现在每每换戏,就得重新量体裁衣。

彭玉和梁堂语对坐在桌前,画谱摊在中间,他缓慢展开折扇掩住一半脸,只露出一双含笑勾人的眼睛问:“我这次唱《玉簪记.琴挑》,你来是不来?”

“不去了。”梁堂语知道他戏瘾犯了,直接将这“媚态”无视,探身为他添茶,“尼姑和书生推来拉去的爱情故事,不看也罢。”

他爷爷在世时候是个戏迷,逢年过节便请人来“荷池招风来山馆”唱堂会。梁堂语自小耳濡目染按理说也该有所爱好。

可他却好似天生缺件,就算这些年彭玉强行给往耳朵里灌,他都品不出咿呀咿呀唱腔里的格调,只觉头大。

他随了祖父爱画,却没有随他爱戏。

“你可真像块木头啊。”彭玉感慨着合上折扇,把一张青底红花的戏票推在桌上,“这戏我改了改,你得来看,替我瞧瞧,哪处不足。”

梁堂语推回去,讨饶说:“你让我瞧我只会说腻歪。”

彭玉笑了,用扇骨前端压着抵回去,身体前倾,铁了心一样,“那你就看看,哪里最腻歪。”

梁堂语瞅着他“不容反抗”的态度,嘴上说不出话,脸上却明显在说:你何必上赶着作贱东西。

书房四壁的门都大敞开着,通透过风,隐约传来茶罐呼喊:“往左往左,再往右点。”

“小叔你慢点,抓着旁边别掉下来了。”

梁堂语看向门外,眉头极轻皱着,翠竹掩映什么都看不着,但不用看也知道,那俩孩子又在作妖。

彭玉把眼前的画册发出细响,他翻了页,没抬头却弯起眼梢。

“你这梁园什么时候这么热闹了。”

梁堂语说:“前些日子,多了个不让人省心的小孩。”

“那个性魏的?”上次两人见面,梁堂语就是以“家里还有人等”拒绝他的留饭,后来又约了几次,都说“忙”,问他忙什么,就是忙着带孩子。

彭玉手肘从桌边起开一点,“能拜林玄为师的都不是夯货,我倒是想瞧瞧这个孩子。”

他说着站起身,掌心捋平西装裤上的褶子,“看你担心那样儿。走吧,出去看看。”

“你哪里看出我担心?”梁堂语侧脸把桌上用过的杯子收进茶洗防止湘夫人跳上桌打碎,跟着站起来。

彭玉看他腿比嘴快,嗤笑,“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他先一步跨出门,屋外竹林的天青一色让人焕然。

“老梁啊。”他感慨道:“你哪天不这么闷骚,就有媳妇儿了。”

梁堂语:“……”

“彼此彼此。”

书房旁边有间院,白墙灰瓦,青砖铺地,院中央有一株繁茂红豆,树荫下苔藓堆积如绣,正对洞门有间以前用来赏花坐禅的小馆,四周檐角翘起两层飞檐,木结构和匾额都是深褐色的宁静淡泊,自然天成。

魏浅予在这样一片风韵简雅中,骑坐在后墙上,左手扒飞檐,竭力往下探身用右手去掏瓦当底下露出的洞。

茶罐扯开嗓门,站在红豆树下手舞足蹈地指挥。

“往左一点,再往左一点,右,右,过了。”

梁堂语走到洞门外就看到这幕,火气蹿上来这两个熊孩子当真无法无天,爬南墙拔铃舌还不够,现在竟然敢上房揭瓦!

“魏”他张开嘴就要喊出来,话呛到喉咙又硬生生憋回去魏浅予正单手攀着檐,整个人重心落在下方,要是受惊手一哆嗦,直接就能从墙上栽下来。

虽说摔死也是作的,但梁园从此就变成凶宅。梁堂语沉着脸,就站在门口等他掏完下来。

“嘶”并肩站在门口的彭玉啧嘴,疑心自己看错了,又拧着眉仔细辨别百岁和田黄,问:“他怎么会在这?”

“你们认识?”尽管是问句,但梁堂语尾调很平,似乎并没有多少意外。接触魏浅予这么久,他能觉出这孩子和高中放学时候撒脚丫子从校门口飞奔出来的那群不一样,多少有些枷锁和身份在身上。只是魏浅予不主动说,他也不过问。

知己相交,交的就是一个心字。

彭玉目光收回转到梁堂语身上,挑起眉梢,“你不认识?”

梁堂语沉默。

彭玉用折扇敲了两下手,仰头笑有几分啼笑皆非的意思,“老梁啊老梁,以后他要是睡了你老婆,你也要这样转头就忘。”

梁堂语:“……”

他不明白彭玉这个老光棍,为什么总爱揶揄他单着?

斜睥他问:“你们有什么渊源?”

“我跟他,不过前年在我师父忌辰宴上见过一面,算不上渊源。”彭玉用扇子前端抵他胸口,轻轻敲,“倒是你,跟他的渊源就大了。”

“当年谁逼的你,在大展上剐画?”

“是谁逼的你,赌誓不做赋彩之作?”

“又是谁,在六枯山水没落这事上‘功不可没’。”

梁堂语眉头随彭玉的话皱起,视线落在院内墙上魏浅予已经把右手伸进屋檐下的洞里,正在凭感觉往外掏。

“原来是他。”

“是他。”彭玉抱起手臂靠在洞门上,仔细地观察梁堂语反应,妄图找出点被欺瞒或者背叛的愤怒来好让自己乐一下,然而却什么都没有。

“沈家现在的掌权人,沈朱砂,你的死对头,你竟然不认识?”

梁堂语确实不认识,这些年他深居简出,不参加宴会清谈也极少离开乌昌,如今画坛上有名的是谁流行什么他都不去打听,当然不知道当下名声鹊起的“名人”。其实就算是在四年前,他都没有抬头看过那个放狂言的孩子。

彭玉心疑,“他不是一直看不惯你吗?怎么还会来你这做师弟?”

梁堂语不了解沈聆染,可他认得魏浅予,两人在那夜有过短暂交心。

“那么大的家里,很多时候,‘他说的’不一定是‘他说的’。”

彭玉听着“大方”的维护,“我怎么觉着你一点都不恨他。”

梁堂语好笑问:“我为什么要恨他?”

外人都说当年他是因为沈朱砂的“狂悖侮辱”剐画。可梁堂语自己清楚,那只是个契机却并非根由,就算没有沈朱砂,他也走不成那条路。

“我说过的,我当年的作为和沈家没有关系,这是实话。”

彭玉想看的表情没出现,想要的反应也没有,有些无趣,随梁堂语目光看向那边掏屋檐的人,客观评价说:“你们没有矛盾也好,和他走近些,对你日后只有好处。”

“听说沈老爷子准备分家了,分家后沈聆染正式成一把手。老梁,你是他师兄,可以借这梯子,让六枯山水往上蹿蹿。”

梁堂语没说话,眉头缓慢往里蹙,静静看着院子里正认真掏鸟窝的孩子魏浅予从洞里扒出麻雀筑巢的茸草,有一片沾在鬓角,欣喜地对茶罐嚷:“有东西有东西。”他说完,抿着舌尖把整只手臂都探进洞使劲往里掏……

梁堂语知道彭玉的想法自然又正常,面对资源和机遇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反应,正因为这种心理太顺理成章……他觉悲哀,是不是从小到大,所有围在沈朱砂身边的人,都想从那瘦削的身上剥点什么下来。

以至于那夜,他才能说出那样深刻露骨的话。

“我没什么可求他的。”

彭玉瞟了他眼,又看魏浅予,转了话题,“这祖宗胆还挺大,那么宝贝的一只手,不知道里头是鸟是蛇就敢往洞里掏。”

画画人的眼,唱戏人的嗓,研砂人的手,这都是行当里的命根子。沈朱砂要撑起沈家门面,那双手,比腕上的镯子都贵重太多,他就算平日将双手供起来,吃饭穿衣要人伺候都不为过。

梁堂语垂下眼,再想过往诸事,许多就有了答案。奇怪的拿刀执笔姿势,随身携带的香膏……研砂水飞全靠手上感知,所以这双手要嫩,要细,要千辛万苦的养着,不能有死皮厚茧,不能有疤。

从小到大将养双手,就会承受许多常人没有的负担与遗憾。回想魏浅予第一次玩“拔老根”时的生涩与上手后的着迷。

身在以颜料为传承的沈家,从小就有人教他怎么用蓼蓝叶如此繁复晒干发酵捶打成极品靛青,怎么用生栀子煎出明亮的藤黄,怎么用红蓝花、茜草、紫铆调出艳压群芳的胭脂色……他接触各类植物并且深谙属性。

独独没有人跟他说,“拔老根儿”要怎么玩。

院里的魏浅予面上一喜,起身从瓦当下掏出了两只肉乎乎的麻雀崽,鹅黄的嘴,身上绒毛还没长全,他骑在墙头宝贝似的捧在手心,鬓角挂着茸草鸟毛,茶罐在墙根猴急叫嚷“小叔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身后晴空万里,园中蝉鸣声噪,少年用手背抹开额角汗,咧着嘴笑。

梁堂语说:“年少轻狂,他从不缺轻狂,他缺的是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