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并没有在十三和十四间分出了主副,虽然是两个皇子领兵,但这场仗的主将却是施琅的四子施世骥。

  也就是说施世骥是发号司令的人,两位皇子相当于监军。

  面对奋起反抗的苏禄国百姓,十四觉得该杀了,可一城百姓,几城百姓,就是屠杀了。

  十三觉得投降不杀,不必要引起苏禄国的仇恨和矛盾。

  大清是来征讨苏禄国的冒犯的,给苏禄国一个教训,不是来侵略屠杀苏禄国百姓的。

  战争是不可避免伤亡,但如果大肆屠杀苏禄国的百姓意义就变了。

  十四觉得十三太过妇人之仁了,大清都打到这里了,哪里还管苏禄国百姓的死活。

  这又不是大清的百姓,有什么好顾及的。

  兄弟俩为此争论不休,苏世骥不想掺合进两个皇子的矛盾,把事情交给了朝廷定夺。

  朝堂上为此争议不休,八爷党一众支持十四,有的人还觉得屠杀更能震慑诸国,以示大清之威。

  反对者觉得这样做确实能起到震慑作用,但大清在诸国的声誉也会大大的降低。

  一场仗坏了大清的声誉,得不偿失。

  康熙颔首,十三明白了这场仗的目的,十四过激了。

  一旦大开杀戒,屠杀百姓,就会引起民族仇恨。

  苏禄国就一个小国,大清要灭掉太容易了。

  可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大清和苏禄国,还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大清不可能不顾忌。

  所以这场战要讲究技巧和策略,如果能把苏禄国的百姓策反了,比屠杀的效果更好。

  康熙的旨意下来,十四这才消停,就是心里特别的不服气。

  战事非常的顺利,大清这边关照苏禄国的底层百姓,煽动舆论。

  让苏禄国内部乱起来。

  苏禄国的国王都是慌了,没有想到大清这么卑鄙,又有些后悔惹了大清。

  他道歉的信到了宫里,康熙乐的哈哈大笑,然后放置一边。

  现在道歉晚了。

  仅是道歉怎么能够。

  之后,苏禄国的国王几乎每个月来一封国信,还奉上金银珠宝让大清笑纳。

  显然是招架不住了。

  九月,苏禄国国主上书奉大清为主,苏禄国正式成为了大清的藩属国。

  康熙龙颜大悦,大笔一挥,决定在十一月出巡塞外。

  老三和胤禛、老五、老七留在京城。

  老八、老十、十二、十五、十六、十七随行。

  这个时候十三十四还留在苏禄国,因着大清和苏禄国之间的船只来往频繁密切,弘星也混到了大船上,去了苏禄国。

  胤禛得知后,又睡不着了,虽然儿子有本事,但还是止不住的担心。

  只是儿子在外离的远,胤禛根本管不到。

  耿静晗又再一次进空间里和平安玉聊天。

  康熙这边觉得让弘星见见世面也好,派了不少人在弘星的身边保护,弘星的安危也时常能传回来。

  再加上十三和耿越荣都在苏禄国,真遇上什么事,有他们看着也不会出问题。

  此时八爷府一片阴霾,老八的妾侍生了,是个女儿。

  老八心里一片失望,努力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个怀孕的,却是生女儿。

  这心情跌落谷底。

  八福晋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一步错,步步错,她想要个儿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她生不了,别的妾侍竟然也没有这个福气。

  看到老八和八福晋不好过,赵侧福晋心中大快,小产之后,她也努力求子,但都没有再怀上,这心里就止不住的恨意。

  “先开花后结果,下次定是儿子。”

  老十安慰着老八,心里也忍不住同情几分。

  老八深呼吸,“借十弟吉言。”

  上朝之后,老八就觉得周围都是在同情他,看他笑话,这心里相当的不舒服。

  十二听着一些人私下对老八无子的议论,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十二的妻妾生了三子一女,次子三子是嫡福晋富察氏所出,可这四个孩子全都夭折了。

  现在十二也是膝下空空,被老八都带出了几分的焦虑感。

  十二是不用夺嫡争位,但谁不想要个儿子啊。

  所以早朝的时候,十二就频频地瞅着胤禛,看的胤禛莫名。

  到了下朝的时候,十二才给胤禛解惑。

  “四哥,你生儿子是不是有什么药方?”

  胤禛:“……没有药方。”又不是他生,他哪里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药方更是没有。

  “那四哥平时吃什么养身子?”

  十二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补补,看八哥一副纵欲过度的样子,挺虚的。

  胤禛一时都不知道怎么说,他的膳食不是苏培盛安排,就是耿静晗安排的,“你问苏培盛,我哪知道。”

  十二又私下问了苏培盛,一说到食补,苏培盛滔滔不绝,这是身为贴身太监的必备技能。

  十二朝着自己身边的太监递了个眼色,让他好好记下。

  转眼到了十一月,康熙的大部队就出发了。

  胤禛私下让人关注着康熙这次出巡,果然如李氏所出的毙鹰事件发生了。

  康熙帝出巡塞外,驻跸遥亭。

  正好良妃两周年的祭日,老八去祭亡母,便派了贴身太监和亲随送了两只海东青给康熙。

  海东青是满人的图腾,是最接近神的存在。

  却不想,海东青献到康熙的面前时,盖子一掀,两只鹰奄奄一息在康熙的面前断气了。

  康熙勃然大怒,本来就因为年老而忌讳死亡之事,觉得这是老八在咒自己。

  在帷帐前,康熙将老八派来的太监和亲随用刑讯问,追查老八党羽。

  随即传谕随行的诸位皇子,指责斥老八原曾谋杀过废太子胤礽。

  “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等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

  支持老八的臣子们自然觉得这是别人的陷害,八爷不可能这么做。

  康熙指责老八大奸大邪,下令严加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