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洪武兴明>第414章 如何善后
  胡惟庸正有此意,可大都督府是什么地方,杀神进了也要直哆嗦,哪里是那么好捞人的?

  就冲朱文正这做派,别人没捞出来,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杨思义越想越急,突然说道:

  “樊毅好歹也是个三品尚书,就算要审,哪能这么窝囊?

  不行,我们就联名去找陛下陈情,请调都察院审理!”

  杨思义自己也是尚书,这句话可谓感同身受,要是他今日不管樊毅,只怕明天就轮他了。

  胡惟庸却一把抓住蠢蠢欲动的他,神情严厉道:

  “你乱了方寸吗?这个时候联名去找陛下,是嫌死的还不够快?”

  杨思义猛然惊醒,顿时汗流如注,只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这可真是急死他了。

  胡惟庸却灵机一动,心里已有主意,悄悄附在他耳边说道:

  “你听我说,明日上朝时……”

  杨思义听完两眼放光,冲着胡惟庸就竖起大拇指道:

  “胡大人高明!”

  …………

  等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向往常一样上朝,随侍太监照惯例向百官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还没落地,户部四名清吏司郎中就集体站出来道:

  “启禀陛下!户部公文堆积如山,无人主事,赈灾、派送军粮、户籍入库等诸多事宜大受影响,难以为继,还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听完微微皱起眉头,明代版图稳定后,户部是建有十三个清吏司的,分别对应十三行省。

  如今是洪武元年,南北方等地刚刚收服,还没有建省,户部只分了四个清吏司,忙是忙了点,可也不至于工作无法展开啊?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详细说来听听!”

  为首一名郎中当即说道:

  “回陛下!右侍郎万杰于几日前不幸染病暴毙,尚书樊毅和右侍郎王和,又一齐陷入官司中,户部三位主事大人全都不在,工作实在难以展开!”

  朱元璋听了暗暗称奇,那日朱文正匆匆从北方返回,跟他将驻马店一案一说,当即气得朱元璋拍了桌子。

  老朱最恨元朝堕落腐败,常常引以为戒,没想到自己才刚刚开国,就遇到这么一批爱财不要命的,竟连军粮的手脚都敢动?看書溂

  这种人不杀,天下能坐稳吗?

  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当即二话不说,指派朱文正联合刘伯温严查此事。

  老朱本以为,此案只是涉及一个小小的右侍郎和指挥佥事,事情交给朱文正,老朱也就最后听个结果就行。

  只是他也没想到,朱文正所图甚大,一转眼竟然把户部尚书也给抓了起来。

  这下倒好,弄得户部差点要罢工了。

  朱元璋心里微微有些不痛快,这小子手笔这么大,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

  他哪里知道,倍受他信赖的大侄子,此时正在办一件惊天大冤案,在彻底拿下樊毅以前,自然是少说为妙!

  朱元璋心中不爽,脸上却不动声色道:

  “朕知道了,此事另有安排,无需再议!”

  朱元璋的这一表态,让几名郎中面面相觑,看样子皇帝是一点不急,难道一切尽在掌握中?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子,只要上面不急,下面就很难自乱阵脚。

  可朱元璋不急,杨思义却更急了,等一下朝,他就悄悄找到胡惟庸道:

  “胡大人!这个法子,好像不管用啊?”

  胡惟庸却轻笑一声,胸有成竹道:

  “莫急!此事我有九成把握,陛下一定会过问!”

  杨思义一脸不解道:

  “此言何解?”

  胡惟庸充分发挥他的精明眼光道:

  “如今国家并不太平,无论南北都在用兵,军需甚多,又有大量土地人口需要统计,户部责任重大。

  皇上就算嫉恶如仇,也要掂量掂量,是否需要在这个时候,拿户部开刀?”

  杨思义恍然大悟,不由得对胡惟庸佩服的五体投地,大拍马屁道:

  “胡大人真乃当世诸葛,神机妙算也!”

  胡惟庸冷笑一声道:

  “要怪,就只能怪朱文正步子迈的太大,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弄不好还得烫嘴!”

  …………

  与此同时,朱文正这边正开足马力的炮制樊尚书,皮鞭蜡烛轮番上阵,弄得樊毅这老小子,嚎得那叫一个销魂蚀骨,就差当着朱文正的面,大叫我的个娘亲勒!

  谁知正在兴头上时,到了下午时分,却突然收到朱元璋召见的旨意。

  刘伯温心中一紧,好意提醒朱文正道:

  “樊毅尚未招供,都督可想好如何应对?”

  朱文正却毫无惧色,一脸光棍的指了指,高高悬挂在衙门上的那个大块牌匾。

  刘伯温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了四个大字:

  “正大光明!”

  刘伯温一脸苦笑,这位大都督可真非常人也!

  也好,既然你肯豁出风险办大案,我刘伯温就算舍得一身剐,陪你走一遭又如何?

  等两人进了皇宫,朱元璋正站在地图前看,专心致志的看着战事。

  朱文正细心的发现,朱元璋的目光,并没有盯着更重要的北方,而是一直怔怔出神的看着南方。

  等随侍太监上前禀报后,朱元璋才一脸严肃的回过神来,见到朱文正的第一句话就是:

  “驻马店一案,查的怎么样了?”

  朱文正当即上前一步,展开叙述道:

  “万侍郎死得蹊跷,所有线索已经指向樊尚书,微臣正在连夜审讯……”

  朱元璋是一路历经风浪走过来的,只从言片语中,就能知道万杰死得肯定有问题。

  他听完不置可否,只是问了一句:

  “樊尚书罪证可有确凿?”

  刘伯温心中一紧,知道这个问题若是答不好,都督可能会有麻烦,便主动上前道:

  “以微臣多年经验,两位证人口供一致,全都指向樊毅,樊毅确有重大嫌疑!”

  刘伯温素来以铁面无私闻名,由他来出面说这话,比朱文正自己说更见效。

  朱元璋听完抬头看了刘伯温一眼,后者一脸恭谨严肃,没有丝毫慌乱,任谁看了,都得叫上一声好,赞上一声大公无私!

  连朱文正也忍不住在心中大夸道:

  “正经人说谎,果然才是最可怕的!”

  朱元璋没有再问,只是沉吟半响,突然岔开话题,又似意有所指道:

  “李善长如今,正在南方主持大局!”

  朱文正和刘伯温瞬间都听明白了,这是陛下在暗示他们,你们动了户部尚书,可有想好怎么应对李善长?

  户部钱粮,向来是李善长一手打理,要说樊毅跟李善长一点关系没有,傻子也不会信!

  可明朝刚建国,并不太平,李善长又是开国元老,党羽众多,你们这么查下去,可想好后面如何善后?

  万一把李善长逼急了,闹出大事来怎么办?

  刘伯温瞬间感受到一股强大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只能将目光悄悄瞥向朱文正,希望这位都督大人,有能力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