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洪武兴明>第190章 改革之风
  只见朱文正气定神闲,侃侃而谈道:

  “对策有二。其一,先以浙江行省为试点运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到全国,如此则不会引起激烈反弹。

  其二,既收商业税,国库充盈,可逐步提升军队待遇,让士卒专心操练,放弃屯田,既可提升军队战力,也可赢得军心,为商业改革保驾护航!”

  李善长心头一震,没想到朱文正如此厉害,思路犹如天马行空一般。

  第一点,显示他不急不躁,手法老练稳健,第二点,则尽收军心。

  不要小看这第二点,简直堪称一锤定音!

  吴国现在还处在战争多发状态,所谓中书省官员,其实多由武将担当。

  比如今天到会的,除了李善长这个右相国,就是左相国徐达,平章政事常遇春、俞通海和廖永忠。

  本来中书省还有其他文官,但级别不够,根本参与不了这种会议。

  也就是说,今天开会的六个重臣里面,有五个都是武将。

  本来徐达等人,对收商业税一事,也是摇摆不定,可朱文正一说,收税即可提高军队待遇,这几个人顿时疑虑尽去,就剩下李善长孤掌难鸣了!

  朱文正当真不简单,也不知道他怎么竟能想出如此妙计?

  其实朱文正早就算计一切,前几日他离开平江时,对李文忠说,此时尚有优势,就是指朝中武将众多。

  要是等明朝建立,再发展几年,就会慢慢变得重文轻武,那时就更难搞了。

  李善长暗叫不妙,只要军队拥护,吴王八成会心动。

  果不其然,朱元璋两眼放光,看着朱文正全是赞赏。

  只是他心中还有一点担忧,老朱对商业又没经验,便开口问道:

  “我军拥兵已有数十万,若是不让军队屯田,开销实在巨大,万一日后供养不起,不是反而引起军队哗变?”

  却听朱文正从容说道:

  “我军拥兵虽多,但既要镇守地方,又要守护边境,每次对外野战,实际可出动兵力,其实并不多。

  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将军队一分为三?”

  朱元璋兴致大发,身子前倾,一脸好奇道:

  “如何还能一分为三?”

  朱文正心中暗乐,是时候给你们展现下,来自后世的智慧了,他当即说道:

  “镇守地方部队,战力要求不高,以后归为三等,不再轻易调动,可以继续屯田,少发军饷。

  守护边疆部队,战力要求较高,可以归位二等,少屯田,适量发军饷。

  对外野战部队,战力要求最高,归为常备一等,不屯田,高军饷。

  如此地方消耗不多,守备不耽误,中央又可练成一支精锐虎狼之师,攻城掠地无往不利!”

  这番话不但说得朱元璋大为心动,就连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一脸动容,作为武将,他们当然希望率领一支专业化军队,而不是半军半农。

  可长久以来,就连徐达也认为,当此乱世,这种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如今朱文正一出手,不但撬动商业改革,就连军队改革也一起整了,方法构思之巧妙,让人不能不叹为观止!

  李善长是彻底不敢说话了,他本以为朱文正就是想搞商改,可现在竟然还牵扯到军改和对外作战。

  这种事情,一旦说不好,得罪人太多,还是谨慎言行,先看吴王怎么反应吧!

  朱元璋神情亢奋,猛然起身,背着双手,来回快速踱着步子,心中是思绪飞转。

  这么多年来,一直困扰他的几个重大难题,缺钱和养兵,竟然被朱文正一席话,豁然开朗。

  老朱前思后想,仔细衡量,觉得此法可行,不至酿成大祸,尤其是可以慢慢推广,便当机立断,看向李善长道:

  “我意已决,先以浙江为试点,开征商业税,尽快做起来!”

  李善长当即躬身称善,却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他对老朱再了解不过,这位老大一旦下定决心,那是刀山火海也不怕。

  看样子,此事已成定局!

  也好,至少税还是自己收,多少还有个捞钱门道!

  朱元璋又扭过头,一脸欣慰的看着朱文正道:

  “当初你编练的四万新军可尚在?”

  朱文正心想,老朱不会打他们的主意吧,却还是如实说道:

  “东征中,阵亡伤残六千有余,如今算上伤愈归队的,大约还有三万四千人!”

  朱元璋点点头,大手一挥道:

  “常备军试点,就以他们为开端,你想的办法,就交给你来操练!”

  朱文正一愣,万万没想到老朱竟然会把第一支常备军交给自己,这可是不用屯田的全训部队,老朱就这么放心?

  却见朱元璋神情喜悦,完全不似客套,还不忘补充一句道:

  “把这支军队补满五万,你要给他们起个响当当的名字,日后拉出来,可不能坠了我军威风!”

  起名字还不容易吗?

  朱文正当即说道:

  “这支部队地处中原,精于野战,不如就叫——中原野战军吧!”

  中原野战军?

  朱元璋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这词汇好像跟当今习惯并不相同,自己这侄儿总是思路清奇。

  他想了想,干脆说道:

  “既称精锐如虎狼,不如就叫虎威军!”

  老朱既然开了口,朱文正也不好反驳,只是心中暗自嘀咕,明明是我取的名字好听嘛!

  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却是一脸羡慕的看着朱文正,能独掌此强军,足见圣恩浩荡!

  李善长也想通了,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当即向朱元璋请示道:

  “虎威军所需用度,就从浙江商税中拨付如何?”

  朱元璋当即应允,一场庭议,也算皆大欢喜。

  等散了会,朱元璋又单独将朱文正留下,一脸关切的问道:

  “文正,你今年也有三十,却一直没抱上孩子,可有考虑再娶一房?叔父可以为你做主!”

  朱文正一脸尴尬,没想到朱元璋还会跟他说这个,只能急中生智道:

  “我跟娘子感情很好,只是聚少离多,只要呆上一段时间,肯定能传上香火!”

  朱元璋见他说的肯定,也不好过多干涉,只是拍着他肩头道:

  “也好!过几天来宫里吃饭,叔父为你接风,你四婶和几个弟弟也都一直念叨着你!"

  朱文正答应一声,这才大步向外走去,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眼神说不出的复杂,轻叹一声,默默想道:

  “文正!大哥就你一个孩子,可千万别断了大哥的香火!"

  …………

  等朱文正出了王宫,却见沈金正跟在赵公公身后,向宫里走去。

  一看见沈金这货,朱文正就大为头疼,当即用眼神加以警告。

  沈金心中一凛,急忙害怕的低下头,他心中暗暗想到,这一次,我连心爱的折扇都没带,也不会乱说话,应该不会招来祸事吧?

  沈金跟着赵公公一路向王宫走去,他刚开始还老实,走到一半,觉得好不容易来一次王宫,总要涨点见识吧?

  沈金左顾右盼,竟发现朱元璋的王宫都没有修完,东西两侧空荡荡一片,连宫殿都没有。

  沈金大为惊讶,忍不住问道:

  “赵公公!敢问吴王宫殿,为何没有修缮?”

  赵九也不以为意,觉得奇怪的人多了去,不差沈金一个。

  赵九叹口气,说道:

  “吴王心系天下,国库里的银子,全都拿去办国事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银两,用来修宫殿?”

  沈金一听,顿时心头大喜,这么好的机会,要是我愿意出钱,为吴王修宫殿,他一定对我另眼看待,说不一定一高兴,还能赏我个一官半职呢?